“20多年我坚持做了一件事,愿微光汇成星河”

2023-05-18 来源:中国妇女报

  从战场女兵到知心奶奶的颜怡:

  “20多年我坚持做了一件事,愿微光汇成星河”

    知心奶奶颜怡与孩子们

  ·人物简介·

  颜怡:1933年生,1949年5月参加工作,1950年11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队班长,经历过长津湖战役、第五次战役和铁原阻击战,1959年起任小学教师直到离休,2000年发起创建“知心奶奶”群体,破解无数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难题,成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表彰的先进典型。

  我今年90岁,除了腿上力气不够,不能长时间站立和走动,身上没有其他毛病,能够正常看书、写字。除了看纸质报刊,我也看手机新闻,会看视频,也会用微信。我总是想,要活到老学到老,不能让时代抛弃了。

  我出生在苏州一户颜姓穷苦人家,2岁时,父母实在无法养活我,就把我送给了昆山花家桥胡家。我的养父胡莘人当时已59岁,养母只有19岁。养父既经商,也有土地出租,是一个有学问的读书人。他仗义疏财,修桥梁,建学校,1922年获得“敬教劝学”的匾额。养父替我取名胡韵桐。有一次,不知是替他倒茶水还是递一本书,我弄错了,养父批评我:“你姓颜,所以呆头呆脑。”在昆山话中,“颜”和“呆”的发音相同。我调皮地还嘴:“你姓胡,所以糊里糊涂。”他听了哈哈大笑,夸我聪明,从此对我的教育特别重视。入学前我已熟读《百家姓》《三字经》《千家诗》,也学习了珠算。上学后,我直接读二年级。1944年养父去世前,在遗嘱中给我留下5亩田,供我上学用。于是靠着养父留给我的5亩田,我读完了初中和师范学校,而后参加了革命。

  战场上,刘胡兰是我学习的楷模

  1949年5月22日,我在陆家浜中学读书的同学范海江来我家,问我愿不愿去苏州解放军办的干部学校读书。养母不同意,但我胡家的二哥和小阿姊支持我,他们各给了我一块银圆。当天夜里,范海江雇了一条小船,我从花家桥到达昆山城,又从昆山城步行到苏州,于1949年5月23日投入革命队伍温暖的怀抱。负责登记的领导建议我恢复本姓,于是我便取名颜怡。

  在干校报到的当天,部队发给我一套灰色的制服。在苏州学习了三个多月,大概七月底八月初时候,我被分配到农村工作队搞减租减息。干校领导见我表现好,发展我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(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)团员。当时江苏刚刚建团,我是第一批入团的团员。

  有一次,解放军某部文工团到我们的驻地演出大型歌剧《刘胡兰》。我被这位年仅15岁的共产党员的伟大形象感动得热泪盈眶。“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,队伍出发要上前线,一心一意去打仗,后方的事情别挂在心间。放心吧,别挂牵,真金不怕火来炼,绳索刀斧摆在眼前,也难动我的心半点……”刘胡兰成为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学习楷模。

  1950年3月,解放军招收知识青年入伍,我报了名。团领导找我谈话:“你在团委工作好好的,入伍干什么?”我说:“我要向刘胡兰学习,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去锻炼。”就这样,在1950年11月,我成为志愿军女战士,参加了抗美援朝。入朝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,是在自己棉袄的里襟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家庭地址。当时我们都只有十七八岁,没有经历过战争,并没有琢磨写下名字派什么用处。说说笑笑中,我们各自在棉袄里襟上写完了自己的名字和家庭地址。

  刚刚跨过鸭绿江,大桥就被美国飞机炸断了。我们连续13天急行军,为防止被敌军轰炸,我们白天休息,晚上行军,每天要走60多里,饿了吃几块高粱做的饼干,渴了抓一把雪往嘴里塞,中途还翻过了海拔1800多米的阿达岭。

  我们的部队向长津湖方向前进。战役打响后,我军在零下40摄氏度的酷寒中与敌人浴血奋战,歼灭了大量敌人。但同时,我军也付出了重大代价,我所在的文工队在战斗期间参与了战勤工作。在防空洞里,繁忙的时候一个女兵最多要照顾30多人。

  一次,我和3个女战友奉命掩埋一位烈士,为了把烈士的遗物留给他的家属,我们解开了烈士穿的棉袄,从衣袋中掏出了一张全家福照片和一张入党志愿书,以及一张留作党费的钞票。看到这些遗物,我们4个女战士都哭了。那时候,我们才忽然想到这位烈士的家到底在哪儿的问题。于是回想到我们入朝时往自己棉袄上写下名字和家庭地址的事,便翻开烈士的棉袄里襟,看见了沾满血迹的写着名字和家庭地址的布。我们把他的名字和地址连同他的遗物包起来,一起转交给了上级机关。

  部队休整的时候,我们又恢复文工队的演出工作,我和我的战友们为大家演唱了许多如《志愿军军歌》《朝鲜游击队之歌》等鼓舞人心的歌曲。长津湖战役后,我立了战功,我所在的文工队被记集体三等功。

  我们先后经历了长津湖战役、第五次战役和铁原阻击战。我们12名文工队员如今还有8名健在。到现在,我们还经常谈到炊事员老安,我们都喊他安爸爸,他在部队煮饭。1951年春夏之交,第五次战役打响了,部队向前急速推进,离后方越来越远,加上运输线遭到敌机的封锁。我们文工队断了粮一个多月。直到后方运来珍贵的大米,安爸爸才连忙为我们煮大米饭。当我们兴高采烈正准备吃饭的时候,安爸爸笑眯眯地给我们分发了雪花膏盒子,每三四个人拿到小小的一个盒子。我们笑嘻嘻问他是要用雪花膏来给我们下饭吗?他说你们自己打开看嘛。打开雪花膏盒子,里面是雪白的细盐和红红的辣椒粉。这是我们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米饭。

  中线阻击战开始了,我们文工队遭到敌人远程炮弹的袭击。安爸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,他用完整的右手托着被炸断得血流如注的左膀,一边跑一边喊:“卫生员,卫生员,谁来救救我,谁来救救我!”喊着喊着,他就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,永远没有醒过来。之后,我们每一次端着饭碗,都会忍不住痛哭流泪。

  和平年代,我倾情于三尺讲台

  从朝鲜战场回国后,我被分配到部队速成小学当语文教员,接着调入华东军区政治部机关工作,后转业到省机关。1957年下放劳动,那年夏天,我已经怀孕8个月,还能牵着毛驴上山送肥。后来,我先后在南京市区的姜家圩小学、宝塔小学,以及南京郊区的永宁小学、江家园小学教书。随着丈夫龚德的工作调动,又陆续在北京海淀区马神庙小学、阜成路学校和南通西公园小学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。

  我在南通西公园小学接的一个班,是各班挑选出来的差生,有的留级一次,有的留级两三次。41名学生,不仅个个成绩差,品性上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。我坚持循序渐进,一点点加深教学难度,学生成绩逐渐上升,纪律也越来越好了。只要有空,我就给他们讲抗美援朝的故事。孩子们都很感动,纷纷表示要拿出志愿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来认真学习。等到这个班的孩子们小学毕业,有40名学生考上初中,其中10余名学生考上重点初中。

  为什么有一个没考上初中?那是一个非常顽皮的学生总是喜欢跟人打架,有一次脖子上被人戳了一刀,他捂着伤口装作若无其事地对我说:“没事的,颜老师,过会儿包扎一下就没事了。”可是就在送往医院的途中,他去世了。

  这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。我想,我要是对这孩子再多一些关爱,他也许就不会走上那条不归之路。对我触动很大的事情还有许多。有一年,9月份开学后不久,我在菜场附近遇到一个学生,他正在卖鱼,他对顾客说:“我早上五点就起来捕鱼,这鱼新鲜着呢!”等到他一波生意做好,我上去问他为什么不去读书,他考上的可是重点初中啊。那个学生告诉我,家里太穷,无力支撑他继续读书。没过多久,又遇到一个考上初中的学生在市场上卖咸菜。我上前一问,也是因为贫穷。我那时候工资不高,要抚养四个孩子读书、穿衣吃饭,无法支持他们。那时候我就想,等将来条件好了,我一定不要让这些遗憾在我身边再出现。

  要解决学生产生的种种问题,作为老师,除了高质量完成日常教学,还应该多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,因材施教,尽量做到未雨绸缪而防患于未然。我的这些经历和想法,最终促成了在我离休之前,在校园里设立了“知心奶奶”信箱,专门解决孩子们的苦恼。孩子们向“知心奶奶”信箱诉说的问题很多,如对某个教师或教材有意见;父母关系不和,回家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;搬到新居没有小朋友一起玩等。我和其他几位老师专门负责这一块儿,每一封来信都得到了我们的认真对待。我们不仅耐心地给孩子回信,还积极跟有关家长、老师取得联系,促进问题得以解决,让孩子快快乐乐成长。

  离休后,让“知心奶奶”从一人到一群人

  1988年9月,我办理了离休手续,住到了南通崇川区学田街道紫荆花社区,我就考虑着可不可以把“知心奶奶”信箱搬到社区来,继续为社会做点实事。于是在2000年的时候,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,我在我家的车库门前挂出“知心奶奶”信箱。这个车库只有8个平方米,只有一张小桌、一张椅子、一张靠墙长凳,没有空调,也没有电话。小桌上,唯有一摞“知心奶奶”接待小朋友时书写记录的记录本。

  我处理的第一封信是一名叫小山的小朋友写来的,他说他的父母离婚了,他的爸爸不能按时寄生活费,妈妈工作难找,房租又贵,自己不想读书,希望他的爸爸妈妈能够“再结婚”。我及时地给他回了信。我给他回信的时候是夏天,等再收到这个小朋友回信的时候已经是秋天。原来当初他寄出信件以后,就没有去查看过自己家的信箱,因为他也没有抱任何收到回信的希望。在和这个孩子见面以后,我先后两次抽空到他家家访,给他妈妈找了一处每个月只需交100块钱房租的房子,在学田街道为他们办了低保手续,并把小山转到附近学校读书。从小学到中学,我每年资助他600元学费。这些行动让小山母子俩走出了困境,小山的成绩也越来越好。如今,他已经成为一家企业的骨干。

  学田街道办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街道办,得知我做的事情后,他们认为非常有意义,很快与我取得联系,聘请我为街道关工委副主任。我在街道办设立了家教咨询台。这个咨询台设立之后的第一次运行,我本以为不会有太多的人来咨询,没想到一会儿就来了好几个家长。一个30多岁的母亲拉着一个小男孩,问我孩子太皮怎么办?我跟这个母亲做了交流,对“太皮”做了分析。我告诉这位年轻的母亲,男孩爱运动不一定是坏事,只要注意安全,不要损坏公物和他人财物。在咨询台边坐了两个多小时,我总共接待了七八位家长。后来每一次都接待十个家长,问题五花八门,情况千奇百怪。但每个家长都能满意而归。

  “知心奶奶”的故事在社区流传,很快有热心的退休老同志陆续加入。这下可好,不仅有奶奶,也有爷爷。有一个叫曹云泉的退休老爷爷,主动加入我们这个群体,他工资不高,但每年资助2名以上特困生,少则几千元,多则上万元。他已资助20多名学生完成大学学业,走上了工作岗位。

  我们“知心奶奶”这个群体,也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。2005年冬,南通市关工委把“知心奶奶”群体纳入南通市校外教育辅导站系列之中。

  2009年,学田街道新建办公楼,为“知心奶奶”辟出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作为谈心和开会的活动室。在这里,“知心奶奶”迄今已接待中小学生5万多人次。“让委屈与烦恼远离每一个孩子,让孩子们的心灵洒满阳光”成了“知心奶奶”们的执着追求。同时,谈心室还接待家长200多人次,为家长如何好好地教育孩子出谋献策,“知心奶奶”也成了家长们的良师益友。“知心奶奶”信箱的来信越来越多,孩子们的诉求越来越名堂百出。在紫荆花社区的支持下,我积极动员其他退休教师和热心老人,把“知心奶奶”的队伍扩大到20多人,开通了热线电话,约定每周与孩子们谈心的时间。“知心奶奶”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。

  就这样,“知心奶奶”群体荣获了南通市第28次文明新风典型奖。后来,我们还成立了助困基金,我们把这个基金叫做“小太阳的基金”。许多热心人士和民营企业家热烈响应,在短时期内就筹集了7万多元,当年就对数十名困难学生给予了资助。从这一年开始到现在,每年“六一”儿童节前,我都要向这个基金捐出1万元。

  目前,我年事已高,不能再参加“知心奶奶”组织的活动,但我仍时刻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。微光如炬,汇成星河。2020年12月,“知心奶奶”群体获评江苏省首届“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”等荣誉。20年来,这个群体共结对帮扶218名孩子,其中12名获评江苏省“美德少年”“南通市十佳三好标兵”等市级以上的荣誉称号,28名孩子考取大中专院校。

  我希望这项公益活动能在更多的地方被“复制”和“移植”,日行小善,汇成人间大爱。

  口述:颜 怡 “知心奶奶”创始人

  记录:李新勇 作家